查看原文
其他

拒绝学区房、私立学校、考试和竞争,芬兰教育在搞啥? | 芬兰教育概述

文丹 芬兰吧 2020-09-02

在中国,太多的孩子背负着和他们的年纪不相符的压力——做不完的作业,考不完的试,上不完的补习班。


在芬兰,孩子假期多、课时少、没有考试、没有竞争,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快乐成长。不考试、不竞争、不读私立、不学区房,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。这竟让它的教育成为世界第一。
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b0180lr0h4d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视频中Pasi Sahlberg的话语,翻译如下:


可以说芬兰的教育目前正与全世界背道而驰。

举几个例子

比如我在世界各处看到学校的

教育事业普遍依赖于竞争

相当于将竞争作为推动

教育事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

但你在芬兰看不到这一点

你会看到很多合作、配合、联合

从课堂到教育体系

这一系列体系上的团结协作。


另一方面 很多国家都依赖于数据

通常都是通过标准化的考试

以及其他测试手段

而在芬兰 我们则又一次与众不同

你不会在芬兰的教育体系中

找到任何标准化测验

直到高中末期都没有任何测验

测试和评估基本都

由老师和当地学校实施

且有对教学体系运作状况的评估


最后一点 在世界各地会看到

另类学校的崛起:私立学校

或免费学校、特许学校

不论你怎么称呼它

此类学校为公共教育提供了替代性

芬兰现在仍然是世界上唯一一个

所有孩子都读公立学校的国家

我们不允许

其他形式的教育行为出现

这个制度会一直保持下去

如果你认为需要采用大多数人们的意见

来让教育体系更加的完善

那么芬兰就以一种独特的方式

采用了大部分的意见


图片摄于Jväskylä Normaalikoulu

废除校内外统一考试


芬兰法律规定,学生在六年级之前,都不能以等级或分数来评断他们。


PasiSahlberg说:“当教师要评断某个学生的能力和表现时,我们要求用文字描述,详细说明,而不是简单地用分数或等级来评断。因为每个孩子各有所长,教师只有通过种种活动来了解学生,发掘他们的潜力。”


上世纪70年代以前,芬兰学校还称不上是教育的典范。当时它和许多国家一样,学生10岁时,就按考试成绩分班,一种是普通班,一种是职业教育班,分班决定了学童的未来。


PasiSahlberg :“我们当时有等级,从4至10,4是不及格,10是最高分。我们看到小学生用等级互相比对,立刻知道自己不及人,或者比人强。班级里按学生的能力分出不同的组别,大家互相比较,我们认为这是不好的,因为每个人的能力和表现都不同。就如我们不能像考大象、企鹅和猴子爬树的技巧那样,它们的能力各异,用标准化的爬树考试来衡量它们的能力是很荒谬的。所以,我们决定废除等级,让教师和学生从此不再以分数来划分等级。很快地教师觉得这样做很好,这就改变了学习的气氛,他们更互相合作,并加强了凝聚力。”


为了在瞬息万变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立足,从70年代起,芬兰彻底检讨了教育制度,废除了等级,也废除标准化的校内和校外统一考试。


他说:“我们不相信考试,不相信经常有校外统一考试是好的。学生读书12年,唯一的考试是在十八九岁,进大学前的高考。没有考试的学习生涯,让教师和学生有更多时间学习他们爱学、想学的东西。我们的老师绝不因为考试而教课,学生也绝不因为考试而学习。我们的学校就是一个快乐学习的场所。”


图片摄于Jväskylä Normaalikoulu

【二】

合作比竞争更重要


在一个没有比较,没有竞争,没有考试的环境里,学生缺乏了推动力,怎么办?

PasiSahlberg说:“学生进大学前,是有入学考试的,竞争也很激烈。我们的想法是尽量延缓,不要太早给学生竞争。我知道在亚洲学校之间的竞争很激烈,这些竞争来自教师、家长、学生,大家都在互相比较。我们不要这样。我们提倡“合作比竞争更重要”的精神。尤其在学前、中小学,更要营造一个没有竞争的氛围。虽然没有统一考试,但在学校、在课室,有各种各样的能力评估方法。


“我们教育制度的优点,就是把合作而非竞争的精神融入其内。我们不怕学生毕业离开学校时,会对充满竞争的现实社会感到恐慌无助。我们相信俄罗斯一位心理学家说:‘学生今天学会合作,明天就有竞争能力’。我们相信只要学校教会学生如何合作、共享,他日学生就有办法竞争。”


图片摄于Jväskylä Normaalikoulu

【三】

从合作中学习竞争


为什么懂得合作就懂得竞争呢?


PasiSahlberg说:“竞争首先要‘知己知彼’,认识自己,再认识对方。认识自己,对自己有信心;认识对方,了解对方的优劣,通常都是在和人合作的过程中学到,并在合作的过程中互比高下,这样就发展出竞争的能力。世界是充满竞争,但如何适应这个竞争世界,我们认为不应该从竞争里学习竞争,而是从合作中学习竞争。


一个人的创新能力,正是在高度竞争的社会中求存的素质。这个能力从开动自己的想象力,具备开放的冒险精神而来。这个素质,必须在一个和人温情合作的环境中培养起来,而不是在一个残酷的竞争环境里培养出来。太竞争的环境,人们为了保持自己的最佳状态,都不愿分享,也不愿冒险,如何能有创新力?所以,我们要教学生互相学习,互相分享,才能互相激荡出新的点子。”


图片摄于Jväskylä Normaalikoulu

【四】

无论谁当政,芬兰人的教育理想不变


芬兰教育的成功和芬兰人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教育理念有关。无论谁当政,这个理念都不会改变。


“过去40年,芬兰幸运的是有着持续性的教育发展,不受政府更迭影响,不像其他国家,换了政府,换了总统,就什么都换了。我们的教育理想,自四五十年前建立后,就像一个共同追求的美梦,大家都有了共识,不论什么政党上台,都不会改变它。


“我们的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提出来,就是要给每个孩子一个好的公立学校学额,我们要给每个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机会,从学前教育到终生教育都有平等机会。我们没有私立学校,只有自主学校,这些自主学校也是政府公费支付的。


图片摄于Jväskylä Normaalikoulu

【五】

芬兰教师也不考核不评比


芬兰教育不比较、不评分的特色,师生一致。学校不只不给学生分等级,也不给教师无谓的评比和评分,不考核教师,也没有教师评鉴报告。


教育部的官员会说:“我们的老师,都一样好!”甚至还会反问:“评比教师的意义何在?他们认为如果一个社会体制,对自己教师的最基本信任都没有的话,那还谈什么教育呢?


一个从来不要师生抢第一、争第一的国家,突然间教育成果被国际评为第一的时候,PasiSahlberg说:“这绝对不是我们改革教育的目标。我们让学生轻松学习,快乐学习,制造‘创新、创意’出现的空间。我们要成为最有创意的国家。我们不要靠学术科目的成绩取胜,我们要靠创新能力取胜。”


参考资料:

1. Pasi Sahlberg在新加坡一项教育论坛上的演讲。

2. 《联合早报》对Pasi Sahlberg采访,及刊文《芬兰教育不相信考试》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